top of page
HKAHom

§ 82-103  赫尼曼的問診指引

赫尼曼《醫學原理》(第六版) 中譯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Samuel Hahnemann, “The Organon of Medicine”, 6th edition, based on various English translations.

§82

發現了慢性病的主要來源為「癢邪」(psora),以及多種針對「癢邪」的順勢療劑後,更多疾病的本質呈見。順勢醫師瞭解疾病症狀的細緻、獨特之處,都仍然是必需任務,方能找出每個慢性病 (癢邪)的獨特徵兆並施治。沒有嚴謹個別鑑辨,不論是「癢邪」類疾病,或是其他疾病,皆不可能有真正療癒。 問病之時,急病 (出現疾速)及慢性病,需要有所區分。 觀察急病,重要症狀都會明顯突出、容易明辨,很短時間就可以描繪疾病全貌,因為症狀自然表現,沒有太多要深入敲問; 而罹患經年的慢性病,則要多費力氣去全面瞭解了。

註:所以,以下探索疾病症狀的指引,只部份適用於急病。

§83

每個疾病,都要個別鑑辨,我將會在這裡提供普遍指引 (鑑辨疾病者,應按每個病案合適者採納應用),對醫者的要求,無非就是不偏不倚,敏銳感官,纖毫勿失,精準記錄疾病的面貌。

§84

首先讓病者講述,向親友瞭解詳情,觀察病者,準確筆錄,不要打斷。 病者描述疾病過程的細節。親友講述病者的病狀、行為,以及他們的觀察。醫者眼看、耳聽、用其餘感官所察覺的病者的變化、特別異狀,原文筆錄病者及其親友的描述,醫者要保持沉默,讓他們盡情訴說,不要打斷 (除非嚴重離題) (註)。醫者開始時,只需要他們慢慢地講,以便詳細記錄及專心聆聽。

註:醫者的說話,會打斷描述者的思路。病者本來想談的,被打斷後,再講時都會不一樣了。

§ 85

當病者或親友描述一個新症狀或事件,醫者可開新一行,獨立出來;而初次提及時,內容太含糊的,稍後可再補充更清晰細節。

§ 86

當描述者自白完成,醫者會更深入細緻追查每個症狀,方法是就每個症狀再查問細節,例如是:

  • 疾病不適是何時出現?

  • 疾病不適是服用藥物之前出現、期間出現?還是停服藥物後數日出現?

  • 疼痛的種類、感覺 (準確描述)?

  • 準確位置在哪裡?

  • 痛楚是間歇地、不同時間出現,或是持續不止?

  • 痛楚維持多久?

  • 日夜甚麼時間、甚麼姿勢下,痛楚最劇烈?甚麼時間、姿勢下,完全停止?

  • 描述疾病、情況的性質,宜清晰平實。

§ 87

如此,醫者就每句說話,都有較深瞭解,但不會用「是非題」去將說話塞著病者嘴巴。否則,病者會被引導去承認一些不真確、半真確的,或者否認是有存在的,而只是貪圖方便,或取悅詢問者,病史不準確,會導致錯誤治療。

註:例如,醫者忌問:有否這個或那個狀況?忌以引導性的問題或提議,誘使病者提供錯誤答案、陳述。

§ 88

病者自白中,如果未提及某些身體部份及機能、精神情緒狀況,醫者需詢問各方面有何補充,醫者可普遍、開放式地問,描述者可以補充細節。

註:例如:

  • 大便如何?

  • 小便如何?

  • 睡眠,日間、夜晚如何?

  • 情緒、脾氣、精神、腦筋如何?

  • 食慾、口渴如何?

  • 口腔有否異味?

  • 甚麼食物、飲品最喜歡?甚麼最抗拒?

  • 食物有原味,或是變化了?

  • 進食後怎樣?

  • 頭部、四肢、腹部,有甚麼要補充?

§ 89

病者自由完成了重要資訊後,及按普遍性提示後補充細節,醫者取得疾病輪廓後,如仍有所不足時,才再詢問精確、指定問題。 病者及親友的描述中,較可信賴是病者的自述,病者自己的感覺,除非是詐病者。

註:例如:

  • 排便有多頻密?排便的份量?糞便偏灰白、帶黏液?排便有否疼痛?怎樣痛、哪裡?

  • 嘔吐出甚麼?

  • 口腔有異味,腐臭、苦、酸或甚麼?味道是飲食之前、期間或之後?一日之中哪時段最差?嗝氣有何味道?

  • 尿夜停放後有否沉澱物?排出時有混濁物?排出時顏色如何?沉澱物顏物如何?

  • 睡眠時,姿勢、表現如何?睡眠中有否呻吟、說話、喊叫?睡眠有否驚惶?有否吸氣或呼氣時鼻鼾?睡姿是平躺或側躺,哪邊? 要否需要溫暖舒適用被子包裹,或是抗拒蓋被子?會否易醒,或是太酣睡?剛睡醒時感覺如何?

  • 這個、那個不適,出現有多頻密?

  • 甚麼時候或情況,會加劇、引發不適?坐著、躺臥、站立、活動?只是空腹,或只是清晨時?只是傍晚、飯後,或甚麼時間出現?

  • {發燒}:

  • 發冷何時出現?是單純是寒冷顫抖的感覺,抑或同時體溫偏低?哪個部位?冷顫時,皮膚是否熱的?或是體溫低但沒有顫抖?

  • 發熱時,臉部有否泛紅充血?哪些部位摸上去是熱燙?抑或感到發熱,皮膚卻沒有熱燙?

  • 發冷持續多久,發熱持續多久?

  • 口渴何時出現?伴隨冷顫?伴除發熱?發熱或冷顫之前或之後?口渴有多強烈,想喝甚麼?

  • 何時出汗?發熱的初段或末段,或發熱後多少小時?睡眠或清醒時?汗出多少?熱汗、冷汗?哪部位?汗味如何?

  • 冷顫之前或期間有何不適?發熱期間或發熱後有何症狀?出汗或出汗之後有何症狀?

  • 女性病者,月經及其他分泌如何?

§ 90

當醫者記錄好病狀後,他會筆錄他所觀察、感覺到的,並詢問病者於健康時是否有這些狀況。

註:例如:

  • 病者求診時,形態、姿勢如何?

  • 有否顯得惱煩、爭吵、急趕、易哭、焦慮、沮喪、憂傷,抑或舒適、安靜等等?

  • 是否昏睏,或是腦筋遲緩?

  • 話氣是否嚴苛、柔弱、不恰當,或是怎樣?

  • 臉色、眼睛如何?膚色如何?

  • 神情活潑有生氣?目光烔烱?

  • 舌頭如何?

  • 口腔氣味?

  • 呼吸如何?

  • 聽覺如何?

  • 瞳孔有否收縮或擴大?對光暗反應迅速?

  • 脈膊?

  • 腹部如何?

  • 皮膚觸感,乾爽、濕濡、冰冷、熾熱?部份或全部?

  • 躺臥時,有否頭往後拗? 嘴巴半或全張開?雙手放在頭上?平臥、側臥或甚麼姿勢?

  • 企直時,他怎樣用力?

  • 任何醫者所觀察、感覺得到的明顯轉變。

§ 91

病者如有服用其他藥物治療,其症狀情況將不會呈現疾病的單純面貌。然而,服用藥物前,或是停服藥物後數天的症狀情況,會真實、原本地呈現出疾病的原來本體全貌的基本概念,而醫者必需細緻記錄。 當病者患有長期病,服用藥物直至來診時,醫者可以讓其完全暫停藥物數天,或是給予「非藥性」處方 (即是「安慰劑」),延後數天,才去探問沒被混淆的舊病的純然原貌,得出無誤的疾病詳情。

§ 92

如果病發急劇,不容拖延;如果醫者無法鑑定藥物前的疾病狀況,則藥物改善了的病況,也都就可以,醫者最少可以用現在疾病的全貌 (原疾病加上藥物疾病房)。因為用了權宜工具,藥物疾病與原疾病綜合起來,往往會比原疾病更多複雜、更危險,結果又令病者去尋求其他權宜手段去治療。此時,醫者會選出合適的順勢療劑去克服疾病,避免病者死於因過往藥物傷害。

§ 93

如果疾病由一件明顯、特別事件引發,不論是近期的,或慢性病的遠久誘因,病者 (或是分開詢問的親友) 會很容易宣稱,或是自行告白或於細心詢問後。

註腳:醫者要巧妙地詢問病者,找出可能隱晦的病因,那些病者或親友未必會主動講述或承認。這類的病因包括:中毒或意圖自殺、過度自慰、縱慾 (自然或不自然)、飲食不節 (餐酒、烈酒、甜酒、熱飲、茶、咖啡、暴食 (普遍的或某單類有害食物)、各類感染 (性病或皮膚癬病)、感情不愉快、嫉妒、家庭不和、惱煩、家庭不幸的憂傷、虐待、報仇、尊嚴受創、財務困擾、迷信式恐懼、飢荒、較私隱部份疾患 (如疝氣、脫肛、下垂)等。

§ 94

查問慢性病時,病者的細節都要仔細瞭解,平常的職業、生活及飲食習慣、家庭狀況等,以找出是否有任何誘發或持續病因,而袪除相關因素或可療癒病者。

註腳:女性的慢性病,宜留意懷孕、不育、性慾、分娩、流產、母乳餵哺、陰道分泌、月經狀況。月經狀況,包括:

  • 月經周期太短太長?

  • 月經出血多少日?

  • 月經出血持續或有中斷?

  • 月經流量?

  • 顏色如何?

  • 有否白帶?月經前?質感如何?流出時有何感覺?份量?甚麼情況下出現?甚麼引發?

  • 月經前、期間、之後,有身體及精神上的不適嗎?有何感覺或痛楚出現

§ 95

慢性疾病的病史,除以上提及的,疾病的其他難症狀,都要非常小心、細緻地瞭解,鉅細無遺。原因是: 慢性病的細節通常會有最獨特徵兆,有別於迅速出現的急病。治病時絕不可以忽略遺漏。 慢性病患者,長期習慣不適,常會遺忘了主要疾病以外的細節,但那卻可能是重要獨特之處,甚至可以用敲定合適療劑。他們會視之為自己本質,以為是健康正常,而本來感覺,經歷了十五、二十年的病痛之中,已近乎遺忘。病者不會懂得,這些主病之外的獨特細節,似乎只是多少偏離健康理想,卻會跟主疾病有關連。

§ 96

病者的心理、精神有很大差異,尤其是疑病症、異常敏感、或焦急不能忍受任何病痛的病者,描述時會繪形繪聲,浮誇陳述,為求醫者的救緩。

註腳:疑病症者也不會完全憑空杜撰,即使是最焦慮的。也試對比一下,當醫者不給作任何藥物,或是一些無藥效的療劑 (安慰劑) 時,會可以印證。在誇張陳述中打個折扣,特別是表情強烈的事件內容時。如何講述病情,本身已是疾病症狀清單中的其中一項。精神錯亂,偽裝生病者,另作別論。

§ 97

相反的,有些病者會因為怠惰、偽裝謙遜、溫和善良、精神虛弱,會逃避提及某些症狀,措辭模糊,或訛說無相關不重要。

§ 98

用心聆聽病者描述的疾病和不適感覺外,病者努力令人明白其疾患時的神情、舉止,也是特別可信的資料,因為親友嘴巴所轉述的,易生修改偏差。所以,尤在慢性病的病史上,查詢真實、完整的病狀,以及獨特細節,要特別謹慎、有技巧,人性的知識,詰問方式及耐性,都有高要求。

§ 99

整體來說,調查急病的病情,病時較短的會較容易,因為所有現象、偏差,不適的症狀,病者或親友有鮮活、強烈的印象。當然醫者仍然要查詢患者的所有方面,但都不用刻意費很多力去深入查究,因為那都已立即呈現面前。

§ 100

查究流行疫病及偶發疫病時,世界上曾否有否相近疾病發生過,不論是相同或其他名號,都是無關宏旨。疾病有何不尋常、新奇獨特,都無異於一貫的查詢病史及治療方式。醫者都必須視每個疾病為未知、嶄新,然後找出該疾病的原來本質,徹底地探查,只要他欲要實踐真實、根本的醫學,絕不可以用臆測替代了實際觀察,不可以假設他已部份或全面瞭解病情。醫者要仔細檢查疾病的每個階段,而每次疫病,都常會有獨特細節,要經過嚴謹考究,會發現是跟以往有異,卻又誤冠某個名號的。所有傳染病都是如此。例外者為固定不變的病源體感染所引致的固定症狀疾病,例如是天花、麻疹等。

§ 101

檢查疫病時,開初第一病者未必可以看到疾病的全貌,因為這類社群的疫病,會需要仔細診斷多位病者才得以明瞭清晰。期間,醫者通常可以,即使只是第一、二位病者,很接近、深近入明瞭該疫病的獨特面貌,然後按以同治同的原則,找出對應療劑。

§ 102

記錄了多宗疫病個案後,疾病的全貌會漸清晰、完整,那不是愈來愈冗長、累贅的資料,而是更清晰獨特、更全面地涵蓋了社群中的疫病的特殊性。因為,一方面,本來普遍性的症狀,如食慾不振、睏睡,變得不太重要;另方面,那些突出、特別的症狀,本來只出現於少數疾病及較罕見的,起碼以相同組合出現,就變得很重要了,構成這個社群疫病的特徵。 所有此時感染此疫病的,都有同一源頭,可謂之一疫一病。然而,一個疫病的整體症狀,非由單一病者可得知,乃需多位不同體質的病者的症狀總和,才能完整歸納、總結,選出最合適的順勢療劑。

註:醫者於治理了初數宗的疫病後,能找出一種合適、針對性的順勢療劑。俟後病案,將可以確認前療劑為適切,或是發現更恰當、最恰當的順勢療劑。

§ 103

處理疫病,有如前述急性疫病,慢性癘邪之病亦有不變本質,尤其是癢邪,探究其症狀時需鉅細無遺,因為個別病者只呈現部份之症狀群,而第二、第三、更多的病者會展現其他的症狀群,但卻也只是疾病的總體症狀群的局部片面。所以,慢性癘邪之病,尤其是癢邪,需要很多個別的慢性病者的細緻觀察,才得以窺見其偌大的整體症狀的綜合。缺乏此全貌,就不能找到能療癒此整個病的順勢療劑 (抗癘邪療劑),而這些療劑,同時又正是很多此慢性病病者的真正療劑。

English translation can be found here.

103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