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HKAHom

順勢醫學中的 China 怎樣讀 ?


順勢醫學 China 發音考據

順勢醫學的的第一療劑 China officinalis,金雞納樹皮,應唸瓷器的china ,還是chi-na? 這名字又跟秦國或某現代東亞共產極權國家有何關係?

順勢醫學的起源,眾所周知是赫尼曼醫生 (Dr. Samuel Hahnemann) 於一七九零年試服草藥金雞納樹皮。當年,赫尼曼醫生繙譯 William Cullen 的藥典時,不太同意其對這草藥療效的解釋, (Cullen 指因此樹皮味苦性斂,故治虐疾),於是赫尼曼以其健康的身體,親身服用以測試此樹皮

之效用,結果他出現跟虐疾非常相似的發冷、發熱、出汗、虛耗、氣脹等症狀,故由此大膽假設:此草藥可誘發虐疾症狀,故可用以治療虐疾,並經過多年小心的臨床驗證後,赫尼曼於一七九六年推出了全新的醫學理論,奠下順勢醫學的基礎,後來更因此新醫學理論而得大學教席。 此金雞納樹皮,今日國際學術界的普遍採用名字是 Cinchona bark,但順勢醫學文獻中卻一直叫 China officinalis,簡稱China 或 Chin.

(Photo: Cinchona officinalis. From Franz Eugen Köhler, Köhler's Medizinal-Pflanzen)

英語的順勢醫學界,這 China officinalis 較常見的發音,就跟解作陶瓷的china ,或是某東亞國家的官方發音一樣, 唸作 /ˈCHīnə/ (註一)。 然而,也有研究者認為應唸作 keen'-a (註二)。

我試搜羅一下 China officinalis的「正式」發音,在一個網站找到了德文發音 (註三),確就大概是 keen'-a。 德國是順勢醫學的發源地,看來也該值得尊重此唸法,故應以此為正宗? 而這德文發音又何來?

再找一下此草藥的歷史,原來是一六四零年由西班牙女伯爵 Countess Ana de Osoria 引入歐洲 . 當時她的南美洲 秘魯總督夫人。一六三八年,她於南美時,曾患上虐疾性熱病,經當地耶蘇會人推薦下採用此安第斯山樹皮而痊癒,故她將此樹皮入藥引進歐洲時,就用她原生的欽瓊郡 Chinchón (今日馬德里附近一小鎮) 而命名叫 Chinchona ,後學術界將這樹易名為 Cinchona ,沿用之今天。

但為何順勢醫學的傳統中,都傾向用China officinalis 多於 Cinchona officinalis 呢 ? 原來此樹原生地:秘魯安第斯山的土語中,此樹名字就就 大概是 queena-queena 或 kina-kina。而西班牙文的China 發音,也是較接近 keen'-a。

看來,尊重植物原生地原住民的傳統,唸 keen'a 或 kina 是較合理,唸做某東亞國家China 是不太恰當。

但作為順勢醫學的愛好者、用者,最重要是不要混淆了另一療劑 Cina maritama (簡稱 Cina) ,那是著名杜蟲藥,也是脾氣很差的療劑,藥效是完全不一樣。

註一:

a.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VAZG3OwX4c

b.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1OnNWmq9K0

c.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Y8lSD5fgok

註二:http://www.homeopathycenter.org/homeopathy-today/remedy-month-chinacinchona-officinalis

註三:https://www.howtopronounce.com/german/china-officinalis/

註四: https://www.howtopronounce.com/spanish/china/

52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